跳至內容

開拓蝦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開拓蝦屬
化石時期:寒武紀第二世第三期521–514 Ma
帽天山開拓蝦的全身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恐蝦綱 Dinocaridida
目: 放射齒目 Radiodonta
科: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屬: 開拓蝦屬 Innovatiocaris
Zeng et al., 2022
  • 帽天山開拓蝦 Innovatiocaris maotianshanensis
    模式種Zeng et al., 2022
  • 多刺開拓蝦 Innovatiocaris? multispiniformis
    Zeng et al., 2022
  • 開拓蝦屬未定種 Innovatiocaris? sp.
    Zeng et al., 2022
異名
  • 奇蝦屬未定種
    Anomalocaris sp.

    Chen et al.,1994
  • 帚刺奇蝦(現在稱帚刺侯氏蝦英語侯氏蝦屬Anomalocaris saronHoucaris saron

開拓蝦屬學名Innovatiocaris)是一個已滅絕節肢動物,為恐蝦綱放射齒目底下的一個,底下有兩個物種,分別為帽天山開拓蝦(學名:Innovatiocaris maotianshanensis)、多刺開拓蝦(學名:Innovatiocaris? multispiniformis)和一個開拓蝦屬未定種(學名:Innovatiocaris? sp.)。其中多刺開拓蝦是由一個前附肢發表的,所以有效性尚待確定。生活在中國寒武紀第二期時期的裏。[1]雖然帽天山開拓蝦的標本於1994發表[2],且被誤認為其他的物種[3][4],直到2022年由曾晗(Han Zeng)、趙方臣(Zhao Fangchen)和朱茂炎(Maoyan Zhu)等人發表並確認才是新屬。[1]

發現[編輯]

帽天山開拓蝦頭部化石的照片

帽天山開拓蝦和多刺開拓蝦的化石都是在中國南方雲南省昆明市澄江化石地玉案山地層(Yu'anshan Formation)裏的帽天山頁岩段(Maotianshan Shale Member)發現的。其中帽天山開拓蝦有發現未成年的全身化石,編號為ELRC 20001(正模標本)和兩個只有前附肢的標本,編號分別為ELRC 20011和ELRC 20012,兩個皆為副模標本英語Paratype。而多刺開拓蝦僅發現一個前附肢標本,編號為NIGP 177621,開拓蝦屬未定種也是只發現一個前附肢標本,編號為NIGP 177620。[1]

命名[編輯]

innovatio」是拉丁語的「創新」,是為了紀念陳均遠的開拓創新精神,他是一位為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做出了貢獻的科學家和「caris」意思是螃蟹。帽天山開拓蝦的種加名來源於正模標本發現地帽天山(Maotianshan)。多刺開拓蝦的種加名「multispiniformis」源自「multi」意思是「多個」和「spiniformis」意思是「多刺的」,意指它的前附肢上有很多刺。[1]

型態[編輯]

帽天山開拓蝦[編輯]

帽天山開拓蝦的體型推定圖
帽天山開拓蝦的前附肢復原圖
帽天山開拓蝦的全身復原圖

根據ELRC 20001的標本,帽天山開拓蝦的未成年體長15.2厘米,最寬為5厘米。全身可以被分為頭部、頸、身體。[1]

頭部[編輯]

有一對的眼睛和前附肢口錐,和骨片。骨片(dorsal sclerite)外觀呈橢圓形,具有圓形的邊緣,位在頭部的最前方。兩個眼睛位在頭部骨片的側後方,並由管狀的眼柄(Eyestalk)連接至頭部,眼睛外觀似水滴型。口錐(oral cone)位於頭部和頸部中間的腹側。口錐有三塊大的齒板,大齒板是由七塊小的齒板隔開。每個齒板上還有鱗片狀的凸起物。在化石裏還有發現類似腸子的痕跡。[1]

前附肢(frontal appendage)最長可達到32毫米,共有十二節,其中其中的一節是連接頭部和前附肢,稱作端節(shaft)。端節與多刺開拓蝦和開拓蝦屬未定種不同,再腹側還有一對刺。每節的腹側上都有刺,且除了端節上的刺只有一個小刺,其餘的刺前緣都有兩根凸出的小刺,而後緣沒有小刺。在第八到第十節的背緣都有向外突出的刺,且在最後一節有兩個位在末端的小刺。[1]

頸位於頭部與身體中間短而狹窄的部分,由六個節地層成,每節的兩側都有扇狀的葉片,稱作頸鰭(neck flap)。[1]

身體[編輯]

身體由11節地層成,而其中的10節的側邊也有扇狀的葉片,稱作扇鰭(flap),大小比頸鰭還要大一些。其中前三對最大,而愈後會逐漸縮小。前面的扇鰭疊在後面的上面。 在扇鰭上有一條橫著、彎曲的溝痕線一直延伸至末端,並將扇鰭分成前半部和後半部。前半部約佔了整個扇鰭的三分之一,且在此區域有許多條斜線,這些斜線是從扇鰭的前緣一直往後至溝痕線。在身體的最後一節有似三角形的三對尾鰭(tail flap)形成一個尾扇(tail fan),其中第三對的尾鰭最大。在尾扇末端有兩條尾鬚,長約56毫米,佔了身體約37%。[1]

多刺開拓蝦[編輯]

多刺開拓蝦的前附肢復原圖

多刺開拓蝦只發現前附肢的化石,且是否為開拓蝦屬的物種仍是不確定。多刺開拓蝦的前附肢長16毫米,共有十四節,其中的一節是端節。除了端節和第十三節,第一節到第十二節的腹側都有刺。而在奇數節的刺會比偶數節的還要大。第一節至第七節上的刺外側都有三個小刺。在第十二節上可以看到從背部突出的刺,而第十三節有兩個向外突出的刺。[1]

開拓蝦屬未定種[編輯]

開拓蝦屬未定種與多刺開拓蝦一樣都只有發現前附肢的化石。前附肢長48毫米,共有十二節,其中有一個是端節。在第一節上的刺有四個小刺,而第二節到第七節的刺只有一到兩個。第八節至第十節的刺很光滑,上面沒有小刺。而在奇數節的刺會比偶數節的還要大,與多刺開拓蝦一樣。[1]

生態[編輯]

帽天山開拓蝦的生態模擬圖
放射齒目裏的扇鰭樣貌比較,其中帽天山開拓蝦屬於C的樣貌

帽天山開拓蝦的前附肢與奇蝦的型態非常相似,都是前附肢上的刺長度會交替或是外側的刺只出現在較末端的節上等,且整體上很靈活,所以可以牢固地抓住獵物。扇鰭上的痕溝可以使扇鰭在游泳時增加力量,並且可以靈活地適應水流的方向。身體末端的尾扇可以快速游泳中快速轉彎,但是尾鬚的功能仍不清楚,且在其他動物中很難找到類似物。[1]

分類[編輯]

開拓蝦屬很可能與昆明關山蝦薄刃蝦屬有着密切的親緣關係。開拓蝦屬的一些特徵似乎表明它與赫德蝦科有關,儘管它與非赫德蝦科奇蝦更相似。曾晗等人在2022年發表的兩種不同系統發育分析結果顯示在以下分支圖中:[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Zeng, Han; Zhao, Fangchen; Zhu, Maoyan. Innovatiocaris, a complete radiodont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Chengjiang Lagerstätt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logeny of Radiodonta.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22-09-07. ISSN 0016-7649. doi:10.1144/jgs2021-164. 
  2. ^ Chen, Jun-yuan; Ramsköld, Lars; Zhou, Gui-qing. Evidence for Monophyly and Arthropod Affinity of Cambrian Giant Predators. Science. 1994-05-27, 264 (5163).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264.5163.1304. 
  3. ^ Chen, Jun-Yuan. Evolutionary Scenario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nimal Kingdom: Evidence from Precambrian (Ediacaran) Weng’an and Early Cambrian Maotianshan Biotas, China. Earth and Life.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2: 239–379. ISBN 978-90-481-3427-4. 
  4. ^ Aria, Cédric; Zhao, Fangchen; Zeng, Han; Guo, Jin; Zhu, Maoyan. Fossils from South China redefine the ancestral euarthropod body plan.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20-01-08, 20 (1). ISSN 1471-2148. doi:10.1186/s12862-019-1560-7.